中華醫學會武漢分會舊址,位于(yú)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勝利街155号。始建于(yú)1937年,是(shì)當時(shí)俄租界内經典巴洛克風格建築,曾爲(wéi / wèi)中華醫學會武漢分會,現爲(wéi / wèi)武漢醫學會,屬于(yú)武漢市優秀曆史建築。
2018年,天時(shí)公司對其進行保護性修繕,重現昔日容顔。
武漢醫學會,東臨勝利街,南臨蘭陵路,地(dì / de)處兩方交彙處,是(shì)武漢醫學科學技術工作者的(de)群衆性學術團體。
學會下屬專科分會(含臨床醫技各科室)、委員分布立足于(yú)武漢地(dì / de)區,覆蓋“1+8”城市圈,集中了(le/liǎo)武漢地(dì / de)區各醫療單位主要(yào / yāo)精英、團體會員單位110餘家。
1920年前後,廣州、上(shàng)海、北京等地(dì / de)相繼成立中華醫學會支會。
1925年,在(zài)武漢醫務界知名人(rén)士的(de)不(bù)斷倡導和(hé / huò)努力下,中華醫學會漢口支會在(zài)漢口創辦成立。
1936年,中華醫學會漢口支會改名爲(wéi / wèi)“中華醫學會武漢支會”,由時(shí)任湖北省醫師公會執委會主任、武昌同仁醫院院長曾憲武擔綱會長,武昌療養院美籍醫師米勒爾任副會長。
1940年,汪僞政府将其作爲(wéi / wèi)僞 “共和(hé / huò)黨”總部。
1949年9月,時(shí)任武漢市衛生局局長盧鏡澄等人(rén)組成中華醫學會武漢區分會籌委會,并對支會的(de)老會員進行登記。
1951年7月,召開第一(yī / yì /yí)屆會員代表大(dà)會,中華醫學會副理事長、中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副部長姚克方當選爲(wéi / wèi)理事長。
1978年4月,在(zài)漢口勝利飯店召開了(le/liǎo)中華醫學會武漢分會、中國(guó)藥學會武漢分會、中華護理學會武漢分會等學會恢複大(dà)會。中華醫學會武漢分會選舉産生了(le/liǎo)第九屆理事會,由時(shí)任省衛生局局長楊桂生擔任會長一(yī / yì /yí)職。
1980年春,在(zài)武昌洪山賓館召開理事擴大(dà)會議,調整組成第十屆理事會,時(shí)任省衛生廳廳長趙家駒任會長。
1985年之(zhī)後,先後召開了(le/liǎo)理事擴大(dà)會和(hé / huò)會員代表大(dà)會,組成第十二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屆理事會,會長均由中國(guó)科學院院士、華中科技大(dà)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裘法祖擔任。
1990年,由于(yú)使用需要(yào / yāo),将學會原2層樓改擴建爲(wéi / wèi)4層樓。
2006年8月,被武漢市公布爲(wéi / wèi)二級優秀曆史建築。
2009年,襲法祖教授去世,改選吳在(zài)德教授爲(wéi / wèi)會長。
2017年11月,武漢醫學會第十七屆理事會成立,會議選舉中國(guó)科學院院士、華中科技大(dà)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陳孝平擔任會長,中國(guó)工程院院士馬丁、馬駿、王萍等13位專家學者任副會長。
學會原爲(wéi / wèi)兩層磚木結構建築,後進行加建的(de)部分則爲(wéi / wèi)框架結構,增加了(le/liǎo)磚砌體、鋼筋混凝土構件共同承重。正立面外牆爲(wéi / wèi)清水紅磚牆與灰磚牆,其餘立面現狀爲(wéi / wèi)塗料粉刷外牆面。
2018 年,武漢醫學會啓動保護性修繕。
修繕團隊以(yǐ)遵循優保建築保護修繕整體原真性和(hé / huò)修舊如舊爲(wéi / wèi)基礎,通過現場勘察、多方查證建築曆史沿革等信息資料,對建築本體的(de)藝術特色、施工工藝、保護重點、加改建部位、保護現狀等進行系統性分析,最終形成了(le/liǎo)切實可行的(de)修繕方案。
在(zài)修繕過程中,修繕人(rén)員拆除了(le/liǎo)外牆面上(shàng)與曆史信息不(bù)符的(de)部分,并對正立面紅磚及灰磚清水牆面、側立面仿石粉刷牆、石材勒腳、屋面、室内壁爐、木地(dì / de)闆等進行修複保養。
同時(shí),爲(wéi / wèi)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突出(chū)建築立面的(de)主體風貌,修繕團隊重點保留和(hé / huò)恢複了(le/liǎo)門窗、立柱、發拱等優秀曆史建築構件的(de)特色景觀,通過系統性修繕養護,深度還原了(le/liǎo)建築平面三合院的(de)布局,爲(wéi / wèi)武漢再度留存一(yī / yì /yí)處中西合璧式巴洛克風格建築。